津液,大便,巴豆,糟粕,脾胃
提問: 便秘
您好!我的一朋友便秘已經很多年了,去檢查說她的腸動功能很差,醫生說現在暫時沒什么但是以后也有可能會變癌所以很擔心想知道她的這種病吃些什么藥好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医师解答: 中醫認為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在我國古代醫學中,便秘有很多名稱,如“大便難”、“后不利”、“脾約”、“閉”、“陰結”、“陽結”、“大便秘”、“大便燥結”、“腸結”等。   古代醫家對便秘的產生原因有許多論述,認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便秘與腎、脾、胃、大腸、肺、氣血津液、寒熱虛實等均有關。歷代醫家認為:在水谷傳化過程中,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下行;脾主運化,其氣上行,小腸“受盛”經脾胃作用后的水谷進行泌別清濁;大腸傳導糟粕。所以,胃的腐熟失常與氣失和降,脾的運化失司及清氣不升,小腸的泌別失職,大腸的傳導異常,均可引起大便異常。腎主液,肺主氣,當腎虛肺燥時也可引起大便秘結。歷代醫書中,對此論述很多:“大便秘結,腎病者也。經曰,北方黑水,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蓋以腎主五液。津液甚,則大便調和。”“若饑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燥結。然燥結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燥結者。”以上論述非常重視腎陰虧虛、津液不足、胃氣受損等因素。有關熱與寒可致便秘的論述也很多:“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結,壅塞不通也。”“悶俗作秘,大便澀滯也,熱耗其液,則糞堅結而大腸燥澀緊斂故也。”“手足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脈沉而滑……此名陽證似陰也。”而清代醫家則提出了便秘與肺燥有關的觀點:“大便閉結,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于大腸。”更有醫家提出便秘與房事、飲食、七情等均有關的論述:“原其所由,皆房勞過度,飲食失節,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飲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門,以致火盛水虧,津液不生,故傳道失常,漸成結燥之證。”提出“蟲積”、“七情氣閉”、“痰滯不通”、“藥石毒”、“臟寒”、“血液枯”等均可導致便秘,從而更充實了便秘的病因學說。   中醫對便秘的治療亦有較深的研究。治療上提出了不可妄用攻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如妄以峻利藥逐之,則津液走,氣血耗,雖暫通而即秘矣。”明代醫家李中梓提出妄用攻下之害:“每見江湖方士,輕用硝黃者十傷四五,輕用巴豆者十傷七八,不可不謹也,或久而愈結,或變為肺痿吐膿血,或飲食不進而死。”因此治病必須求本。除藥物治療外,清代醫家還注重利用導引術治療便秘,保生秘要曰:“以舌頂上腭,守懸雍,靜念而液自生,俟滿口,赤龍攪動,頻漱頻吞,所降直下丹田,又守靜咽數日,大腸自潤,行后功效。”   中醫很重視便秘對人體的影響,早在漢代,醫家便提出腑氣不通致衰的理論:“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積聚既久,致傷沖和,諸病生焉。”說明了?ご蟊閫ǔ籽幽暌媸僬飧齙覽懟R虼耍壞┗劑吮忝兀⒓湊頁鱸潁笆敝瘟疲悅夂蠡肌? 注意飲食,多吃水果,加強活動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mmf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